第513章 削有罪之藩_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笔趣阁 >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 第513章 削有罪之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13章 削有罪之藩

  明代藩王赐田有两种不同管理模式。

  一种是自行管业,另一种是有司代管。

  自行管业的意思是王府自营。

  王府自己将赐田租给佃户,向他们收田租和赋税。赋税不交朝廷,而是交给王府。朝廷虽然免了藩王的赋税,但是藩王并不免佃户的赋税。。

  怎么收,收多少,什么时候收都由王府说了算。

  有司代管是官府代为管理。

  官府将田租给百姓,收上来的钱再转交给王府。

  有司代管的田,田租和赋税特别低。在成化、弘治年间,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当时赐田的田租和赋税每亩收银三分,到了万历年间又改为上田三分,中田二分,下田一分五厘。

  范景文的意思是,虽然不给封地了,但是朝廷会将封地的租税钱以藩王宗禄的名义发出去。

  对藩王来说,并没有多少损失。

  “什么意义吗”崇祯很是纳闷,“虽然不给封地了,但是还会给钱啊,有钱就能买地,有地后又会出现各种乱象。”

  范景文微微一笑:“目的就是让他们买地买地就得花钱,这样钱就能从王府流向民间。买地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欺行霸市的行为,这些行为就是藩王的把柄。”

  “藩王问题不可能一劳永治要给藩王犯错的机会,一旦他们犯了错,陛下就能抓住把柄治他们的罪。”

  “陛下削藩要削有罪之藩,而不是削所有的藩有问题的藩王宗室,陛下可以降罪。没问题的藩王宗室,陛下根本不用管。他们做的好事不但会维护陛下名声,还能稳定大明统治。”

  “勋贵也是同理”

  “如果强行削藩,并将削藩的范围扩大到勋贵身上,建文时期有些武将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将再次发生。一旦起刀兵,对朝廷非常不利。”

  万历二十三年,明神宗朱翊钧下诏恢复建文年号。

  范景文的这番话让崇祯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是啊

  只削有罪之藩就够了

  没问题的藩王根本没必要削

  他们做的好事在百姓眼里等同于皇帝做好事。

  尤其是不能明目张胆的削勋贵。

  一旦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武将们就会胡思乱想。

  导致出工不出力,或者故意战败投降对方。

  靖难之役时,南军这边就有几个手握重权的人明目张胆的演朱允炆。

  崇祯不能重走朱允炆的老路。

  范景文又补充了一句:“世宗便是用这个办法削的藩。”

  崇祯不置可否的点了下头。

  世宗是嘉靖的庙号,嘉靖时期被废的藩王最多。

  嘉靖怎么削藩的

  一部分藩王因绝嗣被废藩,一部分藩王则是因为犯罪被废藩。

  范景文这句话说的非常有深意。

  他虽然没明说,崇祯却听懂了。

  尤其是那些因绝嗣而被废藩的情况很不对劲。

  藩王不但有钱,而且妻妾成群,怎么会生不出儿子来呢

  生出来容易,养大了难。

  藩王的儿子们会莫名其妙的夭折,导致绝嗣。

  这里就有阴谋论了。

  无论是否有阴谋,嘉靖都达到了他削藩的目的。

  可惜嘉靖的后代把这个本事忘得一干二净,导致被群臣和藩王拿捏。

  范景文离开时天色已晚,崇祯亲自派人将他护送回府。

  谁也没想到大明朝数十万藩王宗室的命运,在君臣二人的商议下被改变了。

  这充分体现了重要的会议人不多,人多的会议不重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崇祯只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处理南京送来的无数题本。

  这些题本大多都是弹劾李邦华的,指责他独断专行,草菅人命,大不敬,贪墨公费等等各种罪行。

  少部分题本来自地方官员,大部分题本出自御史之手。

  大明有律,言官不会因言获罪。

  所以言官便成了南方朝廷官员的枪

  崇祯并没有不理会,而是认认真真地把所有题本都写了回信。

  意思大概是朕知道了,李邦华身为钦差手握重权,不便轻举妄动,等他回北京后再说。

  同时他将所有弹劾人的名字全都记在一个小本上。

  回信是稳定这些人情绪,防止他们继续使坏作乱。

  记名字是为了杀人。

  那个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名字,字迹清晰整整齐齐。

  把本子上的人都杀了可能有冤枉的,但是隔一个杀一个肯定有漏网之鱼。

  崇祯做的第二件事是物色提出藩王宗禄改革的人选。

  政策虽然制定好了,但是需要有人提出来。

  谁提出来比较合适呢

  朝臣都不愿意趟这趟浑水。

  崇祯也不想让他们打头阵。

  毕竟这些朝臣都是他好不容易选出来的能臣志士,一旦政策执行不畅引起反噬,提出来的人会被第一个问罪。

  朝臣不能提,武将不能提,勋贵也不能提。

  思前想后,崇祯找到了一个合适人选。

  十月上旬的一天,崇祯在处理完公务后使劲伸了个懒腰。

  等身上的疲惫稍稍散去后,崇祯问王承恩:“赵王和周王来京师避难已有一年了吧”

  王承恩掐指算了算:“回皇爷的话,已经一年多了。”

  “他们孤儿寡母的从大名府舟车劳顿来到京师,朕还没去看望过他们,是不是”

  王承恩点头:“皇爷确实不曾去看望过。”

  “传旨,后天中午朕亲自前往赵王临时住所看望他们母子二人。让周王母子,英国公夫妇,以及内阁次辅范尚书夫妇陪同。”

  “准备双份礼物,赵王一份,周王一份。”

  崇祯的陪同名单非常讲究。

  有男有女,有勋贵,有朝臣。

  无论结果怎么样,现场都不会太尴尬。

  王承恩刚要领命离开,崇祯又将他喊了回来:“让周皇后也一并随行吧,她久居深宫不曾看到外面的景象,这次让她看一看大明京师的变化。”八壹

  消息传出后皇城内外都忙碌起来。

  最忙的当属锦衣卫和勇卫营,他们提前侦查出行路线,并安排各种明哨暗哨。

  两天时间一晃就过。

  当日清晨,周皇后十分罕见的没有穿白衣,而是穿了一身中宫常服。

  明代中宫常服以红黄为主。

  真红大袖衣,红罗长裙,红褚子。

  头戴龙凤珠翠冠,冠制如特髻,上加龙凤饰,衣用织金龙凤文,加绣饰。

  崇祯已经看惯了穿白衣的周皇后。

  所以当她换完这身衣服出现在他面前时,崇祯眼前一亮。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

  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

  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更新,第513章削有罪之藩免费阅读。:2

  请收藏本站:https://www.vicmc.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vicmc.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