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诏安的前提是一场胜利_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笔趣阁 >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 第116章 诏安的前提是一场胜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6章 诏安的前提是一场胜利

  当崇祯说出诏安流贼四个字后,满朝文武支支吾吾无一人敢言。

  范景文在心里嘀咕:“如果诏安能解决问题,大明朝早就没有流贼了。”

  崇祯七年车厢峡之战。

  明军本已经把高迎祥、李自成、张妙手、张献忠等人围困在峡谷之中。

  时任四省总督的陈奇瑜相信了对方的投诚,在得到崇祯的批准后,这些人全被官军接纳。

  流贼得到休整之后,再次复叛。

  有史料记载:流贼与奇瑜兵揖让酣饮,易马而乘,抵足而眠。贼之无衣甲者皆整矣,无弓矢者皆砺矣,数日不食者皆饱腹矣。

  这些话不一定真实,毕竟明朝文官的笔杆子是杀人的利器,就算陈奇瑜再蠢,也不会让官军与他们抵足而眠。

  其实这也不能怪崇祯的决策,毕竟后人都有上帝视角。

  首先,在当时的崇祯和朝廷眼里,这些人本质上还是大明的老百姓,只不过是吃不饱肚子一时造反。所以只要能投诚,朝廷就会接纳。

  其次,官军欠饷严重不愿意打仗,听到对方愿意投降后,从下而上表示支持。

  最后,此时的李张不成气候,朝廷没把他们放在心上。

  是否复叛倒是其次,关键是诏安谁

  现在流贼有两股势力,分别是李自成和张献忠。

  诏安李自成

  他先是毁了朱家的祖坟,随后在陕西称帝,围困北京之后又将附近的皇陵建筑焚毁。

  现在兵败退守宣府,谁敢诏安

  张献忠

  他刚杀了楚王,如何诏安

  况且这是皇帝一厢情愿的想法,就算朝廷同意,此二人也不一定会接受诏安。

  内阁首辅李邦华对崇祯的观点表示怀疑,他拱手道:“不知陛下要联合谁对抗建奴”

  “张献忠”崇祯缓缓开口,说出了这三个字。

  “用合纵连横之策让张献忠牵制李自成,我军则与建奴兵锋相对只要在关内击败建奴一次,两年之内他们定不敢再次入关劫掠。”

  朝堂上静悄悄的,没有声音。

  京师被围了这么久,他们对于南边的战况一无所知。别说张献忠,就是官军的位置他们也都把握不住了。

  李邦华见无人说话,只能再次开口打破僵局:“陛下就算张献忠愿意接受诏安,他也不会出兵攻打李自成。他接受诏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机休整,趁机复叛如果这么做的话完全等于养寇自重啊”

  “所以朕开出的条件是让他牵制李自成而不是攻打李自成朕和大明需要时间进行休整,他张献忠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崇祯并不怕养寇自重的事情发生。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北方现在的情况是无兵无将,南面的情况则截然相反。

  历史上大明朝人才济济,在北京陷落南明朝廷混乱的局面下,南明尚有张煌言,郑成功,黄得功,阎应元,袁继咸,吕大器,何腾蛟,曾英等人力挽狂澜。

  至于大顺和大西方面的人才,崇祯就有些无能为力了。

  建奴不入关,李自成和张献忠不死,他们就不会向明廷靠拢。

  就算真的把张献忠养肥了,他宁愿把天下送给张献忠,也不能让建奴渔翁得利。

  崇祯诏安张献忠还有一个原因,他盯上了李定国,得想办法把这个人才搞过来。

  大明不缺将才,缺帅才。

  尤其是像韩信那样的帅才。

  辽东战场屡战屡败,就是因为缺乏李定国这样的帅才导致的

  崇祯继续说:“当年太祖皇帝起兵反元,目的就是为了驱逐鞑虏现在朕要效仿当年的太祖皇帝,驱逐鞑虏,中兴大明至于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只要百姓们吃得上饭,他们早晚自溃。”

  看着“自信”的崇祯,满朝文武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能站在原地沉默。

  “既然诸位意见不合,那就暂且退朝吧回去后论功行赏,各司其职”

  眼看时间到了中午,崇祯直接宣布退朝。

  其实联贼制夷的策略他只需要说服内阁即可,有李邦华在,他不需要担心朝堂。

  在朝堂上,他故意说把那些话说给文武百官听。

  他的话就是态度。

  态度是什么:与建奴势不两立

  朝会过后,崇祯将内阁四人全部留下,并让尚膳监在乾清宫内准备午饭。

  君臣五人边吃边聊。

  李邦华三两口便吃完了饭,他坐在凳子上说:“陛下,臣知道陛下的意图。但内贼不除,外患没办法解决。李闯贼刚刚兵败,短期内应该不会再次出兵。而张献忠不同,他在正月时刚刚攻破夔州,直奔重庆和成都而去。此时诏安,定不会同意。”

  崇祯放下筷子说道:“所以,朕需要一场大胜只有把张献忠打怕了,他才会老老实实的接受诏安”

  李邦华愣了一会,目光坚定的点了点头。

  皇帝说的没错,只有胜者才有谈判的资格。

  失败的人,没资格谈条件。

  “只是京师被围困数日,西南的塘报均已送往南直隶,不知道张献忠此时正在何处作乱。”

  崇祯认认真真的想了想:“如果朕没猜错的话,张献忠已行至万县一带,因水患停滞不前。”

  李邦华虽然不知道崇祯是如何知晓的消息,但他没有怀疑,直接从随身携带的囊袋类似于后世的公文包里拿出舆图放在眼前。

  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着大明朝的州衙府县,以及最新的驻兵情况。

  “张献忠在万县一带,万县附近可用之兵”

  不等李邦华说完,崇祯打断了他:“李阁老,等朝廷的消息传递出去就已经是四月下旬甚至四月末了,万县附近就不要考虑,看看重庆附近还有哪些兵马吧”

  李邦华想了想也是,京师距离四川将近四千里,目前驿站已经没有了六百里加急的运力。按照每天两百里计算,到达重庆四川至少需要二十天。

  李邦华看了一会,说道:“四川巡抚兼兵部右侍郎陈士奇手墨,做事儒雅风流,军备废弛,不适合带兵。所以去年冬天廷议后,让龙文光代为四川巡抚。龙文光在川北一带,拖家带口很是不便,臣估计他此时尚未到任。”

  “四川总兵刘佳胤手中有三千兵马,驻扎重庆以北三百里的顺庆。”

  “秦良玉将军麾下兵马不足一万,驻守重庆下游三百多里的忠州。”

  “宁南伯左良玉麾下兵马十五万,虽然良莠不齐,但胜在人多。他刚刚收复武昌武汉,如果逆流而上的话,正好可以截断张献忠后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

  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

  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更新,第116章诏安的前提是一场胜利免费阅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vicmc.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vicmc.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